第16课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
| 第16课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 | ||||||||
课 型 | 理论课 复习 实训课□ 习题 其他□( ) | 授课 时间 |
| 课时数 |
| 授课 班级 |
| ||
教学内容分析 | 本课的主线是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探索国家出路和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围绕这一主线设计了三个子目: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三个子目依时序展现农民阶级、清朝统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不同的主张和实践。每个子目从背景、经过、影响及局限性等方面展开叙述。 | ||||||||
学情分析 | 中职学生初中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对历史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师在讲述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堂活动,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爱国情怀;中职学生自制力较弱,教师要注意课堂节奏和课堂纪律的把控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概述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探索国家出路和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努力;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影响。 2、能力目标: 能够从视频和史料中,分析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努力的意义 3、素养目标: 从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探索国家出路和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努力感悟民族斗争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树立为伟大祖国奋斗牺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
教学重点 | 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努力的意义 | ||||||||
教学难点 | 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努力的局限性 | ||||||||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 | 学习通、历史图片、视频 | ||||||||
教法 | 材料分析法、讲授法、谈话法 | 学法 | 小组讨论法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课前准备 | 分好小组 | 课前预习 | 便于课堂任务的完成 | ||||||
引入
分钟 | 靠一本破书,搅动清朝半壁江山! ——揭秘洪秀全的“天国之梦” 展示洪秀全的“丁酉异梦”相关故事,提问:思考洪秀全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天国梦? |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 通过“天国之梦”的导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出洪秀全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天国之梦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 ||||||
任务1
分钟
|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展示材料: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提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教师讲述 2、展示洪秀全的生平以及创办拜上帝教的相关内容,洪秀全如何实施他的天国之梦? 3、展示地图,阅读教材,根据时间轴提示,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大事记 教师讲述太平天国的过程 4、展示《天朝田亩制度》相关材料,分析它的特点以及作用 5、展示《资政新篇》相关材料,分析它的特点以及作用 6、展示天京变乱的人物关系图,提问:天京变乱的 7、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洪秀全的奢侈生活 8、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天京陷落的史实 9、展示材料:太平天国成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灵感来源。12岁时就立志做洪秀全第二……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0、过渡 展示材料:汉族官员在使用洋枪洋炮与太平军作战中,在同外国势力的接触中,既认识到西方武器的先进……统治阶级内部的革新势力面对千年大变局,他们又做出什么样的探索? 教师讲述:发起了以学习外国制造机器技术仿造武器为主要内容、以自强雪耻为基本宗旨的洋务运动。 |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
观看图片
观察图片并回答
观察图片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观察图片,聆听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观察图片,提炼信息
观察材料图片,思考问题聆听
|
展示丰富图片和材料,锻炼学生从历史地图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通过历史地图和材料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太平天国的过程
展示丰富的图片和材料,吸引学生的兴趣
通过展示材料,锻炼学生理解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展示材料,引出洋务运动
| ||||||
任务2
分钟 | 二、洋务运动
2、展示材料: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4、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的代表——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中的海防建设 洋务运动中的教育措施(展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过程) 5、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洋务运动的评价 | 观察材料,小组讨论
观察图片聆听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
展示图片,思考问题 | 展示图片和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
通过展示图片,能够把握时间和空间,进一步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 | ||||||
任务3
分钟 | 三、戊戌变法 1、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戊戌变法的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 2、展示材料: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公车上折拒议和,……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遍传都下,士气奋涌,联督察院前里许,却不收。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讲述“公车上书”的相关史实 (时间、概况、影响、结果) 公车上书失败后,1895到1897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建学会、创报刊,著书立说,进一步宣传维新思想 3、展示宣传维新思想的代表
5、展示材料,讲述戊戌变法的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临朝训政,逮捕维新人士——戊戌政变 6、展示思维图片,讲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启示 7、展示材料,讲解戊戌变法的意义 |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分享讨论结果。
思考并回答
聆听
观察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观看甲午中日战争视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展示图片和材料,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车上书的过程,
通过材料和图片、视频,锻炼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失败的原因 | ||||||
评价总结
分钟 | 教师总结
| 学生反思 | 梳理学生所学知识 | ||||||
课后作业 | |||||||||
1、完成练习题 2、提前了解下一课相关历史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 |||||||||
教学反思 | |||||||||
反思与不足: 1.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 2.讲课语音语调起伏较小,不够生动。 | |||||||||
板书设计 | |||||||||
- 上一篇:第15课 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01-25
- 下一篇: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