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
课题名称 | 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 | ||||||||
课 型 | 理论课R 复习£ 实训课□ 习题£ 其他□( ) | 授课 时间 |
| 课时数 |
| 授课 班级 |
| ||
教学内容分析 | 本课《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是统编版中职历史教科书《中职历史基础模块》第六单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封建统治危机”的第2课,上承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动,作为中国吉代发展的新的至高点市备受推崇: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而暗含危机。 本课以“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为题,重点为清朝人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的历史过程、制度沿革与创新、清朝的主要成就、民族与边疆等重大问题。因此本课在时间范围上,以康熙、雍正、乾隆三物为重点,并且适当兼及嘉庆和道光前中期的内容。本课共设三个子目。第一子目重点在清朝对传统中原政治体制的继承,第二子目重点是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三子目讲清中期的兴盛与社会危机的显现。三个子目从继承、开拓、兴盛与危机几个方面组织起对清朝历史的阐述。第三子目的内容虽然未写到鸦片战争爆发,但为鸦片战争后清朝的衰败提供了历史根源与历史背景的提示。 | ||||||||
学情分析 | 中职学生初中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对历史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师在讲述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堂活动,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爱国情怀;中职学生自制力较弱,教师要注意课堂节奏和课堂纪律的把控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了解清朝建立全国政权、清朝国家制度建设与版图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史实;知道清朝加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理解清朝统一台湾、维护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我国领士的意义;认识清朝中后期政治矛盾与社会危机。 2.能力目标: 根据材料和地图信息,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培养时空观念,锻炼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素养目标: 培养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感、弘扬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以史为鉴,梳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全球视野意识 | ||||||||
教学重点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 ||||||||
教学难点 | 清朝由康乾盛世到危机四伏的转变 | ||||||||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 | 学习通、历史图片、视频 | ||||||||
教法 | 材料分析法、讲授法、谈话法 | 学法 | 小组讨论法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课前准备 | 分好小组 | 课前预习 | 便于课堂任务的完成 | ||||||
引入
分钟 | 以下饭神剧——《甄嬛传》为导入:你看过吗?是哪个朝代的电视剧? 《甄嬛传》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于2011年出品的清装宫斗剧 |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 通过熟悉的电视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出清朝的建立,进入本课的学习 | ||||||
任务1
分钟
| 一、清朝建立全国政权 1、展示图片,讲述满洲的崛起、明朝的灭亡、清军入关 2、展示郑成功收复台湾图片,讲述清朝对台湾的收复和管理
4、展示奏折相关图片,讲述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奏折制度 5、展示军机处图片和材料,讲述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特点和地位性质
7、历史纵横——文字狱:展示文字狱材料,讲述文字狱的影响和表现 8、展示清朝疆域图,讲述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 9、展示图片和材料,分别讲述清朝增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设立总督、设立将军、蒙古建立盟旗制、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土司制度、改土归流 |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
观看图片
观察图片并回答
观察图片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观察图片,聆听
观察图片材料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阅读材料,了解文字狱
观察地图,提炼信息
观察图片,聆听
|
展示丰富图片和材料,锻炼学生从历史地图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清朝统一台湾、维护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我国领士的意义
通过图片和材料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清朝增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展示丰富的图片和材料,吸引学生的兴趣
展示图片和表格,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
任务2
分钟 |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1、展示清朝疆域图,诺大的疆域,清朝如何进一步巩固呢?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朕,你该如何应对? 2、展示图片,讲述康熙的措施 3、展示图片,讲述雍正的措施 4、展示图片,讲述乾隆的措施 5、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清朝疆土达到极盛,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 观察材料,小组讨论
观察图片聆听
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
展示图片,思考问题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的带入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吸引学生兴趣,引出康雍乾的措施,知道清朝加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展示图片和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康雍乾时期的措施
通过地图,让学生进一步培养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感 | ||||||
任务3
分钟 | 三、盛世危机 1、展示图片和材料:康乾盛世虽然取得了文治武功的辉煌成就,但鼎盛中逐渐孕育着危机。——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提问:清朝繁荣背后存在什么危机? 2、展示材料和图片,总结盛世背后的内部危机(三个方面:经济,政治,军事) 3、历史纵横——贪官和珅、白莲教起义
5、展示乾隆的回礼以及对这些礼品的态度,提问:从态度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外部危机)
6、展示材料,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对华贸易,提问:清朝什么态度?这种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 |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分享讨论结果。
思考并回答
聆听
观察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观察回礼,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展示图片和材料,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盛世的背后也暗含这危机
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清朝的社会危机,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看 通过马嘎尔尼使团来华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的固步自封,培养学生以史为鉴,梳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全球视野意识
| ||||||
评价总结
分钟 | 教师总结
| 学生反思 | 梳理学生所学知识 | ||||||
课后作业 | |||||||||
1、完成练习题 2、提前了解下一课相关历史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 |||||||||
教学反思 | |||||||||
反思与不足: 1.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 2.讲课语音语调起伏较小,不够生动。 | |||||||||
板书设计 | |||||||||
- 上一篇:第12课 明朝的兴亡01-25
- 下一篇: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