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考试制度
重庆市铜梁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考试及评价制度
本考试大纲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中国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为依据,结合我校《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目标:学业考试是衡量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方式,可以综合考查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对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
命题原则:中等职业学校学业考试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科学性、符合唯物史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要坚持时代性,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要坚持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编制试题,创设试题情景,充分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解决问题所反映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A.了解层次: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具有初步识别、辨认事实或正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即知道"是什么"。
B.理解层次:要求对某一概念、知识内容,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关知识、史事脉络,并借此解释、推断、分析历史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么"。
C.掌握层次: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历史解释,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即清楚"怎么办"。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高一历史考试的范围以《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国历史)为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 | 考核目标 | 说明 |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A | 1.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了解夏商周的更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2.了解先秦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
第二单元: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A/B | 1.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了解秦汉科技文化成就。A 2.能正确评价秦始皇。理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B |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A/B | 1.了解三国两晋时期的政权更迭。B 3.理解三国两晋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A 4.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进步。A |
第四单元: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 | A/B | 1.了解隋唐五代的政治演进。A 2.理解三省制和科举制的历史贡献。B 4.了解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状况,认识唐朝的成就对当时世界和后世的影响。B |
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 B | 1.知道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 2.认识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3.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与文化成就。 |
第六单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封建统治危机 | A | 1.知道明清王朝的更替。 2.了解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重要变化。 3.知道中国封建社会面临危机的原因。 |
第七单元:晚清的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 B | 1.知道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痕迹。 3.知道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局限性。 |
第八单元: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 | B | 1.了解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知道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意义的局限性。 2.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 |
第九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C | 1.认识五四爱国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 3.了解红军长征史实,感悟长征精神。 |
第十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 B/C | 1.知道918事变和卢沟桥事变。C 2.了解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基本事实。C 3.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 4.了解全面战争的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C 5.分析国民党政权的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B |
第十一单元:中化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C |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主要措施。 3.了解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4.认识20世纪50—70年代探索过程中的严重曲折和伟大成就。 |
第十二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A |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伟大意义。 |
第十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A | 1.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2.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3.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高二历史考试的范围以《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世界历史)为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 | 考核目标 | 说明 |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B |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的主要成就,认识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 A | 1、知道法兰克王国,概述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了解西欧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及意义。 2、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日本的社会概况;知道非洲和美洲的文明发展状况。 |
第三单元:全球联系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A/B | 1、知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认识这些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A 2、了解新航路开辟、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和整体世界的初步形成;A 3、了解欧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认识其历史意义。B |
第四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A/B | 1、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和影响。B 2、了解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A 3、知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知道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A |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的扩展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 B | 1、了解19世纪主要国家资产阶级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了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2、知道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意义。 |
第六单元:战争与革命的年代 | A/B/C |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基本进程和性质,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A 2、知道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概况;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新变化。知道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及解决办法。B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基本进程和性质;了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理解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C |
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新变化 | B | 1、了解冷战的形成及其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知道东欧剧变与冷战的结束。 2、知道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独立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过程。 |
第八单元:当代世界的基本面貌 | B | 1、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 2、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采用开卷、笔试。(开卷包括在教科书里不能直接找到的内容)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二)内容比例
考试学期 | 序号 | 主要知识点 | 内容比例 |
高一(上) | 一 |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10% |
二 | 第二单元: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20% | |
三 |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15% | |
四 | 第四单元: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 | 20% | |
五 | 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 15% | |
六 | 第六单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封建统治危机 | 20% | |
高一(下) | 七 | 第七单元:晚清的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 | 15% |
八 | 第八单元: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 | 10% | |
九 | 第九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20% | |
十 | 第十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 20% | |
十一 | 第十一单元:中化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15% | |
十二 | 第十二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10% | |
十三 | 第十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10% | |
高二(上) | 一 |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25% |
二 |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 15% | |
三 | 第三单元:全球联系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30% | |
四 | 第四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30% | |
高二(下) | 五 |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的扩展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 20% |
六 | 第六单元:战争与革命的年代 | 35% | |
七 | 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新变化 | 25% | |
八 | 第八单元:当代世界的基本面貌 | 20% |
(三)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
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其中A类占比35%,B类占比50%,C类占比15%。
四、评价办法
按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进行考核评价,教学效果满分30分。教学效果分为校内排名与及格率。
一、校内排名占20分。不分年级,语数英教师教学效果考核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差除以参与考试班级个数为每一个班级的分差。
二、及格率占10分。60分为及格分数线,及格率达到相应比例(高考实验班及格率达到90%,非高考实验班及格率达到80%)得满分,每降5个百分点扣1分,不足5个百分点按5个百分点计算,及格率60%及以下得2分,特异体质不纳入计算,特异体质以德育处登记为准。实习班级以考查方式进行,实习学期不纳入计算。
- 上一篇:创新与示范综述01-24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