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课题名称 |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 ||||||||
课 型 | 理论课R 复习£ 实训课□ 习题£ 其他□( ) | 授课 时间 |
| 课时数 |
| 授课 班级 |
| ||
教学内容分析 | 本课《第11课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是统编版中职历史教科书《中职历史基础模块》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二课 本课主要叙述宋元时期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概况。由于篇幅所限,只能突出最重要和最有时代特色的成就,因此相关内容基本上限于宋、元,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状况未能写入(仅通过插图和图注对西夏科技略有涉及)。正文根据具体内容分为三个子目: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科技文化。经济繁荣方面,与其他单元经济内容的叙述方式基本相近,即按照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不同经济领城分別叙述。经济重心南移是朱元时期的重要历史现象。 | ||||||||
学情分析 | 中职学生初中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对历史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师在讲述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堂活动,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爱国情怀;中职学生自制力较弱,教师要注意课堂节奏和课堂纪律的把控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知道宋元时期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主要成就;了解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致情况,以及科技水平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2.能力目标: 观察图片和材料,能够认识到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能够初步用唯物史观看待问题 3.素养目标: 理解该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 ||||||||
教学重点 | 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 ||||||||
教学难点 | 宋朝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 | 学习通、历史图片、视频 | ||||||||
教法 | 材料分析法、讲授法、谈话法 | 学法 | 小组讨论法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课前准备 | 分好小组 | 课前预习 | 便于课堂任务的完成 | ||||||
引入
分钟 | 展示清明上河图,你心中的大宋? | 回答问题 | 通过熟悉的画作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出宋朝相关知识,进入本课的学习 | ||||||
任务1
分钟
| 一、经济的繁荣 1、展示材料和图片,引出宋元时期的农业发展
2、展示图片,讲述农业的 3、展示瓷器图片,讲述宋元时期的制瓷业 4、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矿冶业、造船技术、印刷业、
6、展示纸币图片,讲述货币的发展 7、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宋元时期城市的发展 8、展示图片,讲述外贸商业 |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
观看图片
观察图片并回答
观察图片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观察图片,聆听 |
展示丰富图片和材料,锻炼学生从历史地图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图片和材料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的高超
展示清明上河图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 ||||||
任务2
分钟 |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1、展示材料,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2、展示图片,讲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展示图片,讲述南方财赋顺利北运的保障措施 4、展示材料,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 观察材料,小组讨论
观察图片聆听
观看视频,分析材料 |
展示丰富图片和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展示图片和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突破本课难点
| ||||||
任务3
分钟 | 三、科技文化 1、展示图片,讲述三大发明的具体情况,以及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的贡献 2、展示沈括、郭守敬、王祯的图片和材料,分别讲述其成就
4、展示理学代表人物,讲述宋朝理学发展的背景 5、展示朱熹的著作,讲述理学的概念以及理学的观点
8、展示元曲图片并讲述具体情况
10、展示书法和绘画作品,讲述宋元时期书法代表人物以及特点 |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观察图片和诗句并思考
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分享讨论结果。
思考并回答
聆听 | 通过学生熟悉的三大发明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进一步知道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作的贡献
展示图片,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图片中进一步理清理学的发展过程
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宋词,感悟宋词的美,欣赏书法和绘画作品,锻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 ||||||
评价总结
分钟 | 教师总结
| 学生反思 | 梳理学生所学知识 | ||||||
课后作业 | |||||||||
1、完成练习题 2、提前了解下一课相关历史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 |||||||||
教学反思 | |||||||||
反思与不足: 1.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 2.讲课语音语调起伏较小,不够生动。 | |||||||||
板书设计 | |||||||||
- 上一篇: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01-25
- 下一篇:第12课 明朝的兴亡01-25